样地测树分别于2003年7月至8月和2007年7月至8月,由甘肃省水源涵养林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技术人员测量完成,共观测了17块固定森林样地,调查内容包括样地因子调查和每木测量调查。 详细信息参考“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排露沟流域和大野口流域加密观测区固定样地测树调查数据集(2003年)”和“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排露沟流域和大野口流域加密观测区固定样地测树调查数据集(2007年)”两条元数据。
本数据集中的LAI为2008年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开展期间的补充测量数据。即在这些固定样地做了LAI的补测。
采集时间 | 2003/07/01 - 2007/07/01 |
---|---|
采集地点 | 黑河大野口流域关滩森林观测站 |
数据量 | 473.9 MB |
数据格式 | excel |
数据时间分辨率 | 分、日、次 |
坐标系 | WGS84 |
共观测了17块固定森林样地,调查内容包括样地因子调查和每木测量调查。样地观测因子主要有所属林场,样地中心点经纬度坐标、坡向、坡位、坡度、土壤厚度、乔层郁闭度、叶面积指数等。测量所用仪器主要为皮尺、胸径尺、花杆、测树仪、罗盘仪和鱼眼相机。每木测量因子包括胸径、树高、枝下高、横坡方向冠幅宽、顺坡方向冠幅宽、单木生长状况等。
LAI补充观测时间自2008年6月1日至13日,共调查了这17块固定样地中的15块。对每块样地采用了四种仪器进行观测。这些仪器除了商业仪器HemiView鱼眼相机、LAI-2000和TRAC外,还采用了北京师范大学自制的冠层分析仪器。在每一块20m×20m样地内,TRAC沿着与阳光入射方向垂直的方向进行两条平行路线测量,这两条路线的测量基本能代表整个样方;HemiView鱼眼相机和LAI-2000测量相同的点,即在TRAC线上各取三个点,再加上样方中心点,共7个测量点。
数据质量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