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首页
数据资源
专题数据
数据汇交
服务案例
关于我们
首页
专题数据
超级973项目“冰冻圈变化及其影响研究”
本专题数据来源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冰冻圈变化及其影响研究》。此专项于2013年4月正式启动,由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任专家组组长,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现重组为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丁永建任首席科学家。本项目由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青藏高原研究所、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清华大学、兰州大学等十三家单位共同承担。本项目针对冰冻圈变化机理、冰冻圈与气候相互作用关系、冰冻圈变化的影响及适应三个冰冻圈重大科学问题开展冰冻圈变化、影响和适应研究,对推动国际冰冻圈科学向学科体系化方面迈进,提高冰冻圈科学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此项目共产生数据集48个,包括冰冻圈冰川、冻土、积雪野外观测、遥感反演、数值模拟等数据产品。
创建时间:
2020/12/03
数据集总数:
57
浏览总数:
48587
下载总数:
0
文件大小:
145.8 GB
若尔盖高原湿地生态系统专题数据
若尔盖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研究站(简称若尔盖站)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河曲马场,占地面积约7亩,站区海拔3434米,距离玛曲县城18公里(图1.1)。若尔盖站是一个以典型高原湿地和草原为研究对象,在全球变化与人为扰动背景下,高原湿地和草原生态系统的演替与反馈为主要观测研究内容的野外综合观测研究站。
创建时间:
2020/10/22
数据集总数:
7
浏览总数:
9507
下载总数:
0
文件大小:
114.3 MB
中国西部主要冰川作用中心冰量变化调查专题数据
本专题数据针对西部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对水资源与灾害的影响研究,选取我国西部主要冰川中心作用区:阿尔泰山友谊峰地区、祁连山大雪山和冷龙岭地区、天山博格达峰和托木尔峰地区、慕士塔格山、乔戈里峰地区,昆仑山主要山峰重点冰川区以及贡嘎山主峰等地区,以遥感为主要数据获取手段,结合野外冰面高程测量,开展冰量变化调查。在典型冰川(乌鲁木齐河源 1号冰川、老虎沟 12 号冰川、祁连山七一冰川、昆仑山煤矿冰川、白水河 1号冰川)上开展物质平衡观测和重复GPS测量,进行冰量变化过程监测,形成中国西部主要冰川作用中心冰川冰量变化专题数据。其中,冰川物质平衡和冰下地形数据还处于一年保护期中,其他数据已经开放获取。
创建时间:
2020/09/22
数据集总数:
75
浏览总数:
83993
下载总数:
0
文件大小:
2.5 GB
塔克拉玛干沙漠气象野外科学试验基地观测数据
塔克拉玛干沙漠大气环境观测试验站由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于2003年建立,2018年入选中国气象局首批野外科学试验基地,被命名为塔克拉玛干沙漠气象野外科学试验基地。该基地地处中国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塔中地区,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深入流动沙漠腹地200km以上的大气环境观测试验基地。对中国以及世界流动性沙漠下垫面陆气相互作用、沙尘暴过程及灾害、沙漠生态气象研究具有代表性和参考价值,是研究流动沙漠大气边界层物理过程、沙漠大气环境、沙漠陆面过程十分理想的天然试验场。具体的研究方向包括沙漠陆气相互作用、沙尘暴过程与灾害研究和沙漠生态气象探测技术研发与应用。 该试验基地主要观测系统包含超级站、沙漠通量站、区域天气站、风沙监测站和大气成分监测站等5类站点。其中超级站由80m高度10层梯度铁塔探测系统、辐射探测系统、涡动相关探测系统、系留气艇探测系统、风廓线雷达探测系统组成,用于观测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近地层结构、水热通量交换、地表辐射能量收支、边界层气象要素及沙尘浓度垂直分布。
创建时间:
2020/08/21
数据集总数:
0
浏览总数:
0
下载总数:
0
文件大小:
祁连山地区系列生态指数及环境要素
此专题包括甘肃省祁连山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提供的祁连山地区系列生态指数及环境要素产品。祁连山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以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为依托单位牵头,联合兰州大学、甘肃省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研究院、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甘肃省水利科学研究院、甘肃省治沙研究所、西北师范大学、河西学院、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和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共11家高校、科研和行政单位组建。中心旨在以祁连山水生态安全为主线,以生态系统功能提升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为突破口,集成现有的科研力量与科技创新平台,立足于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研究。具体的研究方向包括祁连山区水资源形成与演变、水源涵养生态系统格局与功能、水与生态耦合机制、气候变化条件下生态系统适应机制、祁连山生态系统修复技术集成、祁连山生态适应性综合管理模式等。
创建时间:
2020/07/22
数据集总数:
12
浏览总数:
20358
下载总数:
0
文件大小:
160.7 GB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数据专题
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m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9省(区),在山东省垦利区注入渤海。干流河道全长5464km,落差4480m,流域面积79.5万km2(包括内流区4.2万km2)。本专题包含黄河流域集成地理、地表覆盖、DEM高程、行政区划、卫星遥感、气候、自然灾害等专题数据。
创建时间:
2020/07/22
数据集总数:
16
浏览总数:
22638
下载总数:
0
文件大小:
69.4 GB
973项目“干旱区绿洲化、荒漠化过程及其对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的响应与调控”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 “干旱区绿洲化、荒漠化过程及其对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的响应与调控”项目2009年立项,优化了植被生态动力学模式,建立了单元水文模型,模拟分析流域内绿洲化、荒漠化的水文变量阈值;辨析了典型区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绿洲化、荒漠化过程的贡献率;完成绿洲化、荒漠化过程的调控区划。 此次共开放数据集83个,来自于8个课题,由7家单位联合提交数据,数据集涵盖西北干旱区不同年代土地绿洲化、沙漠化、盐碱化及土地利用数据;绿洲化和荒漠化典型区水、土、气、生过程及变化数据;绿洲化和荒漠化关键物理过程及其数值仿真数据;典型流域水文过程数据;典型流域历史重建数据;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评估数据。数据集的主要时间跨度为1950年到2013年,包括时空分布变化、长期观测、野外调查、遥感反演、模型模拟、实验分析等数据。其中,时空分布数据74个;观测数据包括14个观测站近200万条数据;遥感反演及重建数据集17个;调查报告3份;代表性论文及支撑数据15个。
创建时间:
2020/04/23
数据集总数:
81
浏览总数:
67137
下载总数:
0
文件大小:
24.9 GB
中国西北地区土地覆被数据集(1990-2010)
该数据集为中国西北地区(包括青海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省、内蒙古阿拉善盟)1:70万土地覆被数据集,时间序列为1990年、2000年、2005年和2010年。
创建时间:
2018/03/26
数据集总数:
14
浏览总数:
21121
下载总数:
0
文件大小:
601.3 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