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数据集是2012年7-9月黑河流域上游葫芦沟流域河流流量观测数据。采用Solinst Levelloger 自动水位计观测河水水位,通过水位-流量曲线计算流量数据,流量实际观测为通过自制流量堰(见缩略图)手动观测。由于手动观测数据量有限,需要进一步补充观测,完善水位-流量曲线。
01号点:中科院寒旱所划分Ⅲ号区出口,寒漠带与寒甸带分界点,该点沟谷深切,可见基岩出露。 坐标(99°53′37″E,38°13′34″N)观测时段2012.6.28-2012.9.2。自动观测数据观测频率6.28-7.25为1次/30分钟。7.25-9.2为1次/15分钟。
02号点: 中科院寒旱所划分Ⅱ号区出口,地形平缓,位于冲积三角洲沟谷出口汇水处,南侧为灌木区。建有小型流量堰。 观测点坐标(99°52′58″E,38°14′36″N)自动观测数据观测频率为1次/15分钟。
采集时间 | 2012/06/28 - 2012/09/02 |
---|---|
采集地点 | 黑河上游流域葫芦沟流域 |
数据量 | 642.1 kB |
数据格式 | excel |
数据时间分辨率 | 分、日、次 |
坐标系 | WGS84 |
01号点:中科院寒旱所划分Ⅲ号区出口,寒漠带与寒甸带分界点,该点沟谷深切,可见基岩出露。 坐标(99°53′37″E,38°13′34″N)
观测时段2012.6.28-2012.9.2。自动观测数据观测频率6.28-7.25为1次/30分钟。7.25-9.2为1次/15分钟.
02号点: 中科院寒旱所划分Ⅱ号区出口,地形平缓,位于冲积三角洲沟谷出口汇水处,南侧为灌木区。建有小型流量堰。 观测点坐标(99°52′58″E,38°14′36″N)自动观测数据观测频率为1次/15分钟。
观测时段2012.7.21-2012.9.6
采用Solinst Levelloger 自动水位计观测河水水位,通过水位-流量曲线计算流量数据,流量实际观测为通过自制流量堰(见缩略图)手动观测。由于手动观测数据量有限,需要进一步补充观测,完善水位-流量曲线。
数据质量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