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数据主要反映的是2000年前后新疆土地利用现状,依据《国家资源环境信息系统数据库构建》——新疆片区土地利用TM卫星影像解译标志建立的《中国科学院土地利用分类系统》,把全疆土地分为6个一级类,24个二级类;共有超过10万个图斑,所有土地分类要素均在一个图层内(xj2000td)。
采集时间 | 2000/01/01 - 2000/12/31 |
---|---|
采集地点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数据量 | 175.3 MB |
数据格式 | 矢量 |
数据时间分辨率 | 年 |
坐标系 | WGS84 |
投影 | Albers椭球体正轴等面积双标准纬线割圆锥投影 |
数据来源于从马里兰大学网站上下载的2000年代前后新疆全疆范围的Landsate TM、ETM影像数据和中科院新疆分院文献中心馆藏的中国70年代出版的1:10万地形图。
对TM数据先进行筛选,选出云覆盖比例少于4%,或是较少遮盖主要地物的,结合1:10万地形图对选出的影像进行几何精纠正、然后拼接、匀色,最后成为可矢量化的产品,由专业人员按照解译标志和分类系统对每一景TM数据进行目视解译、手工矢量化,生成COVERAGE格式数据,再利用Arcgis软件把COVERAGE转换成SHP数据,经过投影转换生成本数据。
本数据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地理信息与制图专业人员负责数据加工,从纸质资料的扫描、影像数据的筛选、几何精纠正、拼接、匀色到数字矢量化、人工解译,整个作业流程均遵守国家相关标准,数字化误差控制在2个像素以内,保证了矢量化的界线与地形图的界线完全吻合,矢量数据真实反映地物形态和属性信息,数据精确度高达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