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数据集为1981-1990年南小河沟流域杨家沟、董庄沟及十八亩台3个蒸发量观测点的逐日水面蒸发量。观测仪器型号为HY.AM3小型蒸发皿,口径20cm,观测精度0.1mm。每日8时观测一次,封冻期间每五日观测一次,蒸发皿的蒸发量用同规格雨量杯或专用台秤观测。
采集时间 | 1981/01/01 - 1990/12/31 |
---|---|
采集地点 | 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后官寨乡南小河沟流域 |
海拔 | 1050.0m - 1423.0m |
数据量 | 23.4 MB |
数据格式 | Excel表格 |
数据时间分辨率 | 分 |
坐标系 |
仪器连续观测人工定时观测
1)如果算出蒸发量为负值,则一律记为“0.0+”。 2)因在规定的观测时间内蒸发皿结冰,而改在不结冰的时间进行观测之日,应在蒸发量数值右侧加“B”符号。 3)结冰期内,如果几天观测一次蒸发总量,则应将总量填记在观测之日的格内,在停止观测各日的格内填记“↓B”符号。但跨月者,应按日数的比例,算出分配到前月的蒸发量,记到该月末日格内,再以蒸发总量减前月的蒸发量,算出分配到后月的蒸发量,记到观测之日格内,两个数值均加分列符号“Φ”,其余各日均填“↓B”符号。 4)观测资料缺测时可进行插补,但插补的时间在一旬内不得超过3天。 5)非结冰期间,因故缺测时,如果其后开始观测日的观测值内包括全部缺测日的蒸发量,不加结冰符号。 6)一月内有合并、分列数值者,仍当作资料齐全,月蒸发量不加括号。 7)一月内有合并数值者,以每一合并期间的总量除以相应总日数,算出该时段的平均每日蒸发量,参加月最大、最小的挑选。如当选为最大、最小时,应加括号;如果不是这种平均值而是其他数值当选为最大、最小时,一般也应加括号;只有能判定其确为月最大、最小时,才不加括号。 8)去冬今春的初冰、终冰日期栏填记从前一年7月1日至今年6月30日的期间里蒸发皿内第一次和最后一次结冰的日期。今冬初冰日期栏填记从今年7月1日至年末的期间里蒸发皿内第一次结冰的日期。
观测数据整编录入过程中经过四级人工校核,分别是制表,初校,复校,审核,以确保数据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