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北方暖温带与温带地区由于远距海洋及受青藏高原地势隆起的影响,形成了大面积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干燥少雨,日照强烈,冷热巨变,植被稀少,风化作用强烈,风沙活动十分活跃,风力成为地貌塑造的最重要营力,形成了大面积的沙漠、戈壁、风蚀地和沙漠化土地,其面积约有164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17%。
在这些地区,干旱多风和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与强度等因素作用于疏松沙质地表,破坏了脆弱的生态平衡,使原非沙漠的地区出现了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土地沙漠化。沙漠化是干旱、半干旱及部分半湿润地区由于人地关系不相协调所造成的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土地退化。沙漠化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环境-经济-社会问题,沙漠化给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带来极大危害。
为了准确了解我国北方现代沙漠化时空分布情况,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中国北方沙漠化过程及其防治”(G2000048700)项目的支持下,利用2000年左右1-2年内的Landsat TM数据为底图,经过重投影、几何纠正、人工解译等工作生产了本数据集。
数据集按典型区域对研究区进行分区,分为新疆(北疆地区、中疆地区、南疆地区、其他地区),库姆塔格沙漠,柴达木盆地,黑河流域,祁连山区,黄河源区,石羊河流域,内蒙古中部典型区(包括乌拉特后旗、乌拉特中旗、达茂旗及四子王旗)(c152825),库布齐沙漠,毛乌素沙漠(榆林),浑善达克沙地,锡林郭勒草地(n152221),呼伦贝尔草地,科尔沁沙地,松嫩沙地。将沙漠化土地按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严重四级,按沙漠化发生成因类型分为沙丘活化或流沙入侵、灌丛沙漠化、砾质沙漠化、风蚀劣地化和旱地农田耕作沙漠化五种类型。
采集时间 | 1999/01/01 - 2000/12/31 |
---|---|
采集地点 | 中国北方沙漠化地区 |
数据量 | 263.9 MB |
数据格式 | Coverage |
数据空间分辨率(/米) | 30 |
坐标系 | |
投影 | 双标准纬线等面积割圆锥投影 |
原始数据为2000年左右1-2年内的Landsat TM数据,主要来源于:USGS的Earth Resources Observation and Science Center (EROS) (http://glovis.usgs.gov/ImgViewer/)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提供的马里兰大学全球观测实验室(http://glcf.geodata.cn)的共享数据。
沙漠化土地信息提取所采用的遥感数据为Landsat TM数据,地面分辨率为30m。纠正后的影像采用4、3、2波段假彩色合成,通过人机交互方式以1:10万制图标准提取沙漠化土地信息。判读成图的最小图斑TM影像为6x6个像元,即180mxl80m。屏幕解译线划描迹精度为1个像元,即线划定位精度相当于地面60m。定性准确率要求大于95%。
经过三级工序的严格质量控制体系,保证了定位精度达1个像元,定性精度达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