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数据集为1991-2000年南小河沟流域径流场观测数据,主要是对坡地水土流失规律和小流域水土流失规律进行定量的研究。观测要素有产生径流的次降雨量、次径流量、次泥沙量、土壤含水量、被覆度。次降雨量观测用该站点设的专用雨量站或借用临近雨量站的SM1型雨量器或自计雨量计进行雨量摘录;径流、泥沙采用径流桶(池)人工观测;土壤含水率采用人工取土烘干法观测;被覆度采用人工目测。
采集时间 | 1991/01/01 - 2000/12/31 |
---|---|
采集地点 | 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后官寨乡南小河沟流域 |
海拔 | 1043.0m - 1050.0m |
数据量 | 533.5 kB |
数据格式 | Excel表格 |
数据时间分辨率 | 次 |
坐标系 |
人工观测
(1)次径流量:1)径流池:产流结束后直接量水,根据水位—容积曲线推求径流总量。2)分流桶:用分水系数和分水量推求径流总量。总径流量(m³)=一级分流桶径流量(m³)+二级分流桶径流量(m³)×一级分流孔数+……+n级分流桶径流量(m³)×一级分流孔数×二级分流孔数×……×n级分流孔数 (2)次泥沙量:1)径流池:降水结束、径流终止后立即观测。将集流槽中泥、水扫入径流池(桶)中搅拌均匀,取柱状水样2~3个(总量在1000~3000ml),以混合后的500ml水样作为标准样。含沙量采用置换法(比重瓶法)测定。2)分流桶:分别取样,计算如下:泥沙总量(kg)=一级分流桶径流量(m³)×含沙量(g/l)+二级分流桶径流量(m³)×含沙量(g/l)×一级分流孔数+……+n级分流桶径流量(m³)×含沙量(g/l)×一级分流孔数×二级分流孔数×……×n级分流孔数
观测数据整编录入过程中经过四级人工校核,分别是制表、初校、复校、审核,以确保数据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