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数据集为2001-2010年砚瓦川流域24个雨量站降水观测数据,使用口径为20cm的SM1型普通雨量器和DSJ-2型虹吸式自记雨量计进行平行观测。自记雨量计故障时使用普通雨量计代替。数据包括砚瓦川流域砚瓦川、永丰、张铁、朱寨、董志、胡同赵、吴家庄、吴家川、武家城、元马、十里湾、毛 家、三不同、米王、曹北、马泉、盖家肴、齐家楼、肖金、秦霸岭、司家老户、文浅沟、梁高、马洼24个雨量站逐日降水量观测数据,降水量摘录数据,各时段最大降水量数据(按分钟和按小时摘录)。
采集时间 | 2001/01/01 - 2010/12/31 |
---|---|
采集地点 | 甘肃省庆阳市宁县砚瓦川流域 |
海拔 | 980.0m - 1340.0m |
数据量 | 6.9 MB |
数据格式 | Excel表格 |
数据时间分辨率 | 分 |
坐标系 |
降水量观测仪器有口径为20cm的SM1型普通雨量器和DSJ-2型虹吸式自记雨量计。SM1型采用8时、20时两段制进行全年观测,主要观测降水起止时间,统计降水量,当降水间歇时间大于15min间歇前后作为两次降水进行观测记载,当间歇时间小于15min则作为一次降水观测记载,如果一次降水跨过8时、20时应在8时、20时加测。DSJ-2型采用24段制进行汛期观测。在自记雨量计出现故障的情况下,用普通雨量器观测资料进行补充。
(1)逐日降水量表 1)对于控制全集水区降水的所有人工或自记雨量观测站,均编制此表。 2)有降水之日,填记一日内各时段降水量的总和。有降雪或降雹时在降水量的右侧加注降水物符号。整编符号与降水符号并用时,整编符号记在降水符号之右。 3)月降水量,填本月各日降水量之总和。全月未降水者,记为0。有跨月合并情况者,合并的量记入后月。前后月的月总数均不加扩号。 4)月降水日数,全月无降水日者记为零。 5)时段(d)最大降水量共分为1d、3d、7d、15d和30d共5个时段,记录连续日期时段内的最大降水量,同时记录时段开始的对应日期。 (2)降水量摘录表的编制说明 1)对于控制全集水区降水的所有自记雨量观测站,均编制此表。 2)编制逐日降水量表的,汛期内的降水全部摘录,非汛期的降水,凡是与洪水有关的降水也摘入。 3)自记雨量站按自记纸上24段制进行摘录,总量可用虹吸总量及人工观测资料校正。 4)降水期间有大于15min的间歇时,前后分两次降水。 5)相邻各时段的降水强度等于或小于2.5mm/h者,可予合并,但不得跨过8时、20时。大于2.5mm/h则按1h摘录并记录时段前后正点时分。 6)对于产流暴雨应以等时段摘录为主,并照顾到降雨强度明显变化的转折点。雨强在0.2mm/min以上者,摘录转折点,必要时摘出雨量累计曲线的转折点。 7)对于自记记录,首先进行总量的订正后将误差分配给每次虹吸处。若无订正值,可按人工观测量进行订正,订正量大于5mm的要进行研究。 (3)各时段最大降水量表(1) 1)有自记记录的雨量站,要求编制各时段最大降水量表(1)。 2)各分钟段时最大降水量一律采用1min或5min滑动进行挑选,在数据整理时,应注意采用1min或5min滑动摘录。 3)表中各时段最大降水量值,分别在全年的自记记录纸上连续滑动挑选。 4)自记雨量计短时间发生故障,经邻站对照分析插补修正的资料,可参加统计。 5)挑选出来的数据分记两行,上行为各时段最大降水量,下行为对应时段的开始日期,日期以零时为日分界线。 (4)各时段最大降水量表(2) 1)无自记记录、观测资料不满足编制各时段最大降水量表(1)的雨量站,要求编制各时段最大降水量表(2)。 2)表内各小时时段降水量,通过降水量摘录表或自记纸记录统计而得。 2)凡作此项统计的人工观测站,均按观测时段或摘录时段滑动统计。当有合并摘录时,应按合并前资料滑动统计。 3)按24段观测或次降水记录完整的雨量站全部整编此表,统计时段1h、2h、3h、6h、12h、24h,6个时段最大降水量,各时段最大降水量一律采用1h滑动进行挑选。按两段制观测,次雨量记录不完整或只记日量的站,不作此项统计。 4)挑选出来的各时段最大降水量,均应填记其时段开始的日期,日期以零时为日分界。
自记式雨量计每年汛期开始前进行仪器标定。观测过程中自记雨量计出现异常值时使用普通雨量计观测值进行插补。观测数据整编录入过程中经过四级人工校核,分别是制表,初校,复校,审核,以确保数据质量。
1991 1991 1992 1992 1993 1993 1994 1994 1995 1995 1996 1996 1997 1997 1998 1998 1999 1999 2000 2000 1991 1991 1992 1992 1993 1993 1994 1994 1995 1995 1996 1996 1997 1997 1998 1998 1999 1999 2000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