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内容(数据文件、表名称,包含的观测指标内容) 数据文件夹及文件名称: 1黑河土地覆盖 luc1990 luc2000 luc2005 luc2010 土地利用/覆盖提取所采用的遥感数据为Landsat MSS和TM/ETM数据,多光谱数据纠正后的影像采用432波段假彩色合成。
采集时间 | 1990/01/01 - 2010/01/01 |
---|---|
采集地点 | 黑河流域 |
数据量 | 522.8 MB |
数据格式 | adf |
数据时间分辨率 | 年 |
坐标系 | WGS84 |
投影 | 采用Albers等面积投影。 |
土地利用/覆盖提取所采用的遥感数据为Landsat MSS和TM/ETM数据,多光谱数据纠正后的影像采用432波段假彩色合成。
信息提取软件平台选用eCongnition分类软件,以及能够相互交换数据的其它软件系统。土地覆盖信息提取总体技术流程,主要包括遥感影像纠正、计算机分析和 判读编辑等技术环节。
1.原始资料数据精度 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规范进行观测和数据采集,纠正后的图像满足同名像元误差平原地区小于1个像元,山区小于2个像元。 2.项目数据产生和汇集过程中的相关质量控制措施,包括完整的数据产生过程、使用的方法和标准规范、数据应用范围等内容。 (1)数据生产过程: 遥感数据处理时以几何纠正后的1:10万栅格地形图为地理基础,对影像进行精纠正。其它时期影像采用与ETM影像匹配的方法进行纠正。 3.本次土地覆盖信息提取利用eCongnition软件建立分类规则及分类器,对图像进行分析判读,最终获得土地覆盖类型图。根据信息源最大分辨率、信息提取方法及分类精度要求,土地覆盖成图标准为: (1)定性判读精度:对于一级类,精度都要求达到80%以上。 (2)定位精度:遥感图像与土地覆盖图的对应点误差一般小于图上距离0.6 mm,最大不超过图上l mm,按TM像元要求最小图斑为2×3像元,以规定的最小图斑面积作为取舍的限制指标,一般1:10万制图小于4 mm2的图斑应舍去,并入相邻图斑。
(3)使用统一软件:所有作业人员统一使用统一的eCongnition软件,以保持成果的一致性。 (4)不同工作分区间接边:遵循右接左的原则,加强相邻区域间的交流,数据向课题提前完成接边工作。接边完成后,两侧图斑定性应完全一致,对应图斑界线的偏差应该小于1:10万比例尺图上0.5毫米,相当于TM影像2个像元。对于与相邻作业区的接边,以在边界处向外延伸5 km以保证能够准确接边。 (5)2010年代土地覆盖信息提取采用春、夏、秋、冬四季HJ-1数据及同年的TM数据提取。 (6)2005年、2000年、1990年土地覆盖信息提取时,先选择本时段与2010年代时相最近的数据进行影像动态检测生成动态差异影像,然后对动态变化影像进行分类规则和分类器建立,参照地形图和其它相关资料,分类动态差异生态动态变化数据,最后利用动态变化数据恢复重建当期土地覆盖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