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黄河多沙粗沙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土壤侵蚀统计表数据集包括山西省古交市、古交市、娄烦县、右玉县、静乐县、神池县、五寨县、岢岚县、河曲县、保德县、偏关县、吉县、乡宁县、大宁县、隰县、永和县、蒲县、汾西县、离石区、兴县、临县、柳林县、石楼县、岚县、方山县、中阳县、交口县,内蒙古托克托县、和林格尔县、清水河县、东胜区、达拉特旗、准格尔旗、鄂托克前旗、鄂托克旗、杭锦旗、乌审旗、伊金霍洛旗、磴口县、凉城县,陕西省韩城市、宝塔区、安塞县、延长县、延川县、子长县、志丹县、吴起县、宜川县、榆阳区、神木市、府谷县、横山区、靖边县、定边县、绥德县、米脂县、佳县、吴堡县、清涧县、子洲县,甘肃省泾川县、灵台县、西峰区、庆城县、环县、华池县、合水县、宁县、镇原县,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等70个县2018年的土壤侵蚀统计表,基于空间分辨率为2米的卫星遥感影像加工获得,保存格式为xlsx,数据命名采用“所属重点治理区+年份+土壤侵蚀统计表”的形式,如“××重点治理区××年土壤侵蚀统计表”。土壤侵蚀强度划分为微度侵蚀、轻度侵蚀、中度侵蚀、强烈侵蚀、极强烈侵蚀和剧烈侵蚀6级。
采集时间 | 2018/01/01 - 2018/12/31 |
---|---|
采集地点 | 黄河多沙粗沙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 |
数据量 | 2.9 MB |
坐标系 |
1.土地利用数据源为资源三号和高分一号卫星影像,主要从水利部信息中心获取。 2.植被数据源为资源三号和高分一号卫星影像,主要从水利部信息中心获取。 3.1:5万DEM主要从水利部信息中心获取。
1.基于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度和坡度等专题图,利用ArcGIS软件进行叠加运算,根据划分规则对土壤侵蚀强度进行等级划分。 2.其中土地利用加工方法为基于eCognition软件平台,采用面向对象计算机自动分类与人工目视解译相结合的方法,提取研究区逐年土地利用数据。最后采用三种方法对数据精度进行验证:野外样本点调查、高分辨率影像识别和Google Earth的样本点识别。 3.植被覆盖度加工方法为基于遥感估算的方法,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采用像元二分模型法进行植被盖度估算。首先利用多光谱影像的近红外波段与红波段数据计算每个像元的NDVI,然后使用模型计算整个区域植被覆盖度,并根据划分规则对植被覆盖度进行等级划分,最后使用该区域遥感解译得到的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和基于遥感估算得到的植被覆盖度数据做叠加运算,获得每个像元的植被覆盖度信息。 4.坡度数据加工方法为基于1:5万DEM提取得到。
1.遥感影像均经过辐射纠正、正射纠正以及融合、镶嵌等预处理。 2.最小图斑面积对应的实际地物面积不小于0.1h㎡,多边形无重叠、无空隙,图斑属性无空置或冗余。 3.遥感影像解译前,采用遥感影像、典型调查、与实地对照的方法建立林草样地遥感解译标志。 4.基于遥感影像,结合解译标志,提取土地利用类型。 5.解译结果复查:抽取不少于总图斑的5%进行核查。 6.野外验证样本数量和成果满足《水土保持遥感监测技术规范》(SL592-2012)的要求,对于核查图斑,抽取10%作为验证样本进行实地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