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数据集针对昆仑山东段阿尼玛卿山地区,数据内容为阿尼玛卿山地区1985-2000年、2000-2008及2008-2013年间的冰川表面高程变化,包含三个数据文件,数据格式为GeoTIFF格式。数据集包含1985-2000年冰川表面高程变化,2000-2008年冰川表面高程变化,和2008-2013年冰川表面高程变化三个GeoTIFF文件,每个GeoTIFF文件均为单波段文件,包含的内容为相应时期内阿尼玛卿山地区冰川表面高程的变化。三个数据文件空间参考均为UTM-47/WGS-84坐标系统,空间分辨率分别为:ElevationChange1985-2000.tif,空间分辨率:25米;ElevationChange2000-2008.tif,空间分辨率:5米;ElevationChange2008-2013.tif,空间分辨率:10米。
采集时间 | 1985/01/01 - 2013/12/31 |
---|---|
采集地点 | 阿尼玛卿山 |
数据量 | 49.0 MB |
数据格式 | TIFF |
坐标系 | WGS84 |
1985-2000年数据来源:1985年阿尼玛卿山地区1:50000航摄地形图数字化成果(分辨率25米),以及2000年SRTM数据(分辨率30米)。2000-2008年数据来源: 2000年SRTM数据(分辨率30米),以及2008年IRS/P5立体像对提取DEM(分辨率5米)。2008-2013年数据来源: 2008年IRS/P5立体像对提取DEM(分辨率5米),以及2012年TanDEM-X/TerraSAR-X雷达干涉测量生成DEM(分辨率10米)。
进行冰川表面高程变化计算前,先采用《多功能DEM校正器》对参与计算的两个时期DEM进行反复配准和校正,确保两者具有统一的高程基准和最低的坐标偏差,进而获取最优的冰川表面高程变化结果。数据集分辨率的选择以参与差值的两个时期DEM中最高的分辨率为准,将较低分辨率的DEM以双线性插值方法差值为较高分辨率DEM,然后进行插值计算,确保差值结果能够更精细、准确地反应两个时期冰川表面高程的变化。
对不同时期的DEM进行精度检验后,利用坡度坡向与高程差的余弦关系,进行平面与高程校正;然后利用最大曲率与高程差的关系,降低因不同分辨率带来的误差,对两期DEM进行配准和相对精度评价,得到不同时期的冰川高程变化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