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数据根据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1981-2010年间全国2207个气象观测站资料,通过多年平均降水量P与多年平均潜在蒸散量E0的比值,计算各站点多年平均干燥度指数AI数据,在利用海拔、温度、降水、植被等数据作为辅助变量,通过地理加权回归法(GWR)插值成1 km格网数据,最后通过祁连山地区矢量边界裁剪,生成祁连山地区1981-2010年多年平均干燥度指数(AI)数据。
采集时间 | 1981/01/01 - 2010/12/31 |
---|---|
采集地点 | 祁连山地区 |
海拔 | 1040.0m - 5993.0m |
数据量 | 3.1 MB |
数据格式 | 栅格/GeoTIFF |
数据空间分辨率(/米) | 1000.0 |
数据时间分辨率 | 30年平均值 |
坐标系 | WGS84 |
投影 | Albers |
数据来自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全国1981-2010年间全国2207个气象观测站资料,数据经过中国气象局严格的质量控制。
(1)计算各站点年降水量和采用国际粮农组织FAO Penman-Monteith方法得到年潜在蒸散量; (2)计算各站点1981-2010年多年平均降水量和潜在蒸散量,并利用公式AI=P/E0计算各站点多年平均干燥度指数(该算法为UNEP算法,与国内干燥度计算公式AI=E0/P相反); (3)利用海拔、温度、降水、植被等数据作为辅助变量,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法(GWR),将各站点数据插值成1 km格网数据; (4)利用祁连山地矢量边界,进行裁剪等步骤,最后采用GeoTIFF格式输出保存。
源数据是经过中国气象局严格质量控制的气象站点数据,数据可信度高。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