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数据集为1976-1980年砚瓦川流域径流站径流泥沙观测数据,径流站的试验观测断面为大型抛物线型量水堰,观测方式为人工观测。主要包括砚瓦川流域逐日平均流量数据、逐日平均含沙量数据、逐日平均输沙率数据、洪水水文要素摘录数据、逐次洪水测验成果数据。
采集时间 | 1976/01/01 - 1980/12/31 |
---|---|
采集地点 | 甘肃省庆阳市宁县砚瓦川流域 |
海拔 | 980.0m - 1340.0m |
数据量 | 304.3 kB |
数据格式 | Excel表格 |
数据时间分辨率 | 分 |
坐标系 |
人工定时观测,非汛期基流采用2段制,即8时、20时各观测一次;汛期基流采用4段制,即2时、8时、14时、20时各观测一次,汛期时段6~9月。 (1)水位观测:在抛物线量水堰上部左侧设侧壁式水尺组观测水尺编号、水尺读数。汛期、非汛期基流定时观测,洪水期或者水位变化急剧期,在读取控制起涨、峰顶、落平和其它水位涨落重要转折点水位的前提下,大致按水位变化均匀布设测次,峰顶附近不少于3次,一般单峰不少于11次,落平后30min到1.0h观测一次,要求能测得各次峰、谷和完整的水位变化过程。(2)泥沙观测:采用水边一点法取沙。洪水期取沙次数以能控制住含沙量变化过程为原则,水沙峰不一致或含沙量变化剧烈时,测次需适当增加。水样处理全部采用置换法处理。
(1)流量计算:用观测水位推算流量,计算公式为Q=20.89H²,Q:流量,单位:m³/s;H:水位,单位:m。(2)含沙量计算:用公式p=ws/v*1000计算含沙量,p:实测含沙量,单位:kg/m³; v:水样容积,单位:cm³;ws:水样中干沙重,单位:g。
观测数据整编录入过程中经过四级人工校核,分别是制表,初校,复校,审核,以确保数据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