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苗更新是实现生态恢复与重建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维持森林动态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我们搜集了青藏高原北部的高寒针叶林中12432株幼苗3年监测数据集来评估不同大小幼苗的密度制约和具有明显空间异质性的非生物因素对幼苗更新的影响。该数据集包括祁连山森林生态站2022-2023年青海云杉幼苗存活及环境因子数据集。数据包括幼苗存活死亡状态(status)、海拔(ELEV)、坡度(Slope)、地形位置指数(TPI)、幼苗邻体密度(Scon)、大树邻体密度(Tcon)、土壤质量(SQI)、平均叶倾角(MLA)、冠层孔隙率(CGF)、幼苗高度(Height)。
采集时间 | 2022/09/30 - 2024/09/30 |
---|---|
采集地点 | 甘肃张掖 |
海拔 | 2800.0m - 2900.0m |
数据量 | 1.6 MB |
数据格式 | *.csv |
数据时间分辨率 | 年 |
坐标系 |
2021年,我们在大样地内建立了130个5*5m的幼苗小区。在每个幼苗样地中,将胸径(DBH) < 1 cm的木本植物定义为幼苗,并对其进行标记和识别。该数据集包括了2022年至2023年收集的共计12432棵幼苗数据。
由全站仪在10.2公顷样地的5*5米网格的四个角点测量高程,计算了每个幼苗样方的海拔(ELEV)、坡度(Slope)、地形位置指数(TPI)。我们在样方水平上(5x5m)测量了10个土壤指标,并且使用土壤质量指数(SQI)来表征土壤资源的变化。幼苗邻体密度(Scon)和大树邻体密度(Tcon)是基于胸高断面积除以同种邻体与焦点苗之间的距离计算得出。平均叶倾角(MLA)和冠层孔隙率(CGF)是在5m x 5m幼苗样站中心位置,距离地面1.5m处用PLANT CANOPY IMAGERCI-110测得。
质量良好。